随着国家高分专项、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实施,国内外卫星商业化的前进使得遥感数据资源极大的丰富。我国已先后发射了高分系列、资源系列、高景系列等具备先进高分辨率观测能力的民用卫星,当前在轨可用卫星达20余颗,空间分辨率达亚米级。正在实施的国家重大专项“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提出,要建立天基、临近空间、空基对地观测系统,形成时空协调、全天时、全天候、全球覆盖的对地观测能力,到2020 年前后,与其他观测手段结合,我国将全面建成陆地、大气和海洋先进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新一代高分辨率卫星系统相继投入应用,我国遥感领域已经正式步入了高分辨率影像的大数据时代。遥感数据具有鲜明的大数据特点。
第一,多卫星源、体量大。新型卫星传感器不仅空间、时间和光谱分辨率高,而且成像方式多样、波段数量多,单位时间内获取的数据量、存储量和计算量都特别大。遥感大数据的体量大,不仅因为它涉及到海量的数据,还因为所涉及的数据集的高维性和数据集间的链接性。
第二,多尺度、类型多。遥感大数据具有多源异构性,数据种类和来源多样化。遥感大数据类型复杂多样,格式不一,包括文档、视频、图像和地理位置信息等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遥感大数据的维度越来越高,呈现出多尺度的特征,主要分为空间维度、时间维度、光谱维度、角度维度等。
第三,多组网、时效强。随着大量的高分辨率遥感卫星的运行,建立高分辨率星座组网应用,使得遥感观测的采样间隔在缩短,数据获取的频率大幅度增加,通过地面传感网等手段获取数据的频率则更高。另外,红外、微波卫星的发展,解决了夜晚、阴雨多雾情况下的全天时和全天候的遥感观测。
第四,多用途、用户广。遥感信息感知无处不在,信息海量,潜值巨大,应用广泛。生态、环境、国土、林业、农业等各领域在传统卫星影像应用的基础上,均不断通过先进的计算机算法来挖掘隐藏在遥感大数据背后的各种有价值的信息。